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42篇
地质学   563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4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各向异性对土质心墙坝水力劈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力诱导各向异性对复杂应力状态下土体的应力-应变规律有重要影响,而建立在各向同性假设基础上的常用土体本构模型并不能反映土体的这种特性,因此需要分析土体各向异性对土质心墙坝水力劈裂的影响。采用各向异性非线性弹性模型,对水荷载作用下粘土心墙坝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并与邓肯模型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模型考虑了蓄水期间从小主应力方向加荷引起的土体应力各向异性,计算得出的小主应力σ3较邓肯模型的大,且相应抗水力劈裂能力亦大,则邓肯E-v模型由于不能模拟蓄水期土体各向异性特性,对于水力劈裂发生的评估可能偏于危险。  相似文献   
102.
岩石渗透率的大小往往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因而方向渗透率是矢量。介绍了方向渗透率的地质成因;分析了在理解和应用岩石渗透率矢量特性时容易混淆的一些认识,并指出:不能把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渗透率矢量合成在一起而作为该合矢量所对应方向上的岩石渗透率,也不能把渗透率矢量在某个方向上的投影作为该投影方向上的渗透率值。此外,还推导建立了一种各向异性渗透率的定量计算模型,据此,可以计算出平面内任意方向上的岩石渗透率值。该渗透率计算模型可用于油藏数值模拟中不同方向上的传导率计算以及各向异性油藏中不同方位上的井距设计。  相似文献   
103.
含液各向异性多孔介质应变局部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洪武  周雷  黄辉 《岩土力学》2004,25(5):675-680
工程中的含液多孔介质如饱和或非饱和岩土材料往往具有各向异性特性。采用Rudnicki建立的针对岩土材料的各向异性本构模型,对轴对称压缩试验中的含液多孔介质骨架的各向异性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基于不连续分叉理论,导出了静态非渗流条件下处于轴对称应力状态的含液多孔介质应变局部化发生的临界模量、剪切带方向以及不连续速度矢量的显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计算并讨论了材料参数变化和孔隙液体存在对各向异性多孔介质应变局部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范庆来  张可誉  张令诺 《岩土力学》2008,29(Z1):621-624
对于非均质各向异性软土地基上管桩基础的承载力,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理论考虑软土强度的非均质与各向异性效应,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三维极限分析上限解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采用Hill理想弹塑性模型,对软基上管桩水平承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由此所得到的破坏模式与极限分析方法中的假设失稳机制基本一致。通过变动参数对比分析,探讨了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对于管桩基础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We present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seismic anisotropy and texturing of iron crystals in the inner core. The form of the anisotropy changes suddenly at slightly less than half of the inner core radius. The outer part is composed of iron crystals of a single phase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preferred alignment along the spin axis of the Earth. The inner part may be composed of a different phase of crystalline iron or have a different pattern of alignment.  相似文献   
106.
张坤勇  殷宗泽 《岩土力学》2007,28(Z1):149-154
由于加荷方式不同,土体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在各主应力方向上应力-应变关系表现出显著应力各向异性,在常规三轴试验基础上,采用经典弹塑性理论各向同性土体模型对此不能合理描述。通过真三轴试验,总结应力各向异性柔度矩阵规律,结合试验规律进行相应理论研究,用非线性各向异性弹性矩阵代替弹塑性模型的弹性矩阵,用具有各向异性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模型描述塑性部分,建立非线性各向异性弹性-塑性模型,可以改善柔度矩阵矩阵形态,反映复杂应力状态下土体应力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7.
魏星  黄茂松 《岩土力学》2007,28(9):1811-1816
剑桥模型只适用于正常固结软黏土,不能描述不等向固结土的应力-应变行为的各向异性特性。基于剑桥模型,在其椭圆屈服面中引入各向异性张量和一个形状参数,建立了一个各向异性屈服面,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等向和不等向固结软黏土的本构模型。各向异性张量的初始值由初始固结应力状态确定,其演化过程由一个与塑性剪应变和塑性体应变都有关的硬化法则描述。形状参数的引入保证了各向异性屈服面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对Boston Blue黏土、高岭土和Otaniemi黏土的三轴试验结果的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对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东西两块体交界区域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台阵和部分固定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开展了SKS波分裂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各向异性比较弱,剪切波分裂导致的时间延迟一般小于0.7s.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陷带和太行山以及华北平原西部均表现出了比较强的各向异性,时间延迟大于1.0s.特别是在太行山地区观测到的ENE趋向的快波偏振方向明显不同于鄂尔多斯块体和华北平原地区的近E-W和ESE方向的快波偏振方向.在华北克拉通东西两块体交界过渡带的太行山地区观测到的显著上地幔各向异性及变化可能对应于围绕鄂尔多斯块体东南角的局部软流圈绕流,而后者可能起因于鄂尔多斯块体的逆时针旋转以及青藏高原软流圈沿秦岭大别造山带向东的流动.  相似文献   
109.
罗鸣  李予国  李刚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1):4349-4359
本文提出了一维垂直各向异性(VTI)介质倾斜偶极源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CSEM)资料高斯-牛顿反演方法.在电阻率各向异性介质水平偶极源和垂直偶极源海洋CSEM正演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欧拉旋转方法,实现了各向异性介质倾斜偶极源海洋CSEM正演算法.海洋可控源电磁场关于地下介质横向电阻率(ρ_h)和垂向电阻率(ρ_v)的偏导数(即灵敏度矩阵)是解析计算的,结合垂直各向异性介质横向电阻率与垂向电阻率的关系,将各向异性率融入到正则化因子选择中,实现了正则化因子的自适应选择.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实测资料反演算例表明,我们提出的反演方法能够较准确的重构海底围岩和基岩的各向异性电阻率以及高阻薄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和垂向电阻率.  相似文献   
110.
Pressure drops associated with reservoir production generate excess stress and strain that cause travel‐time shifts of reflected waves. Here, we invert time shifts of P‐, S‐, and PS‐waves measured between baseline and monitor surveys for pressure reduction and reservoir length. The inversion result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compaction‐induced stress and strain changes around the reservoir. We implement a hybrid inversion algorithm that incorporates elements of gradient, global/genetic, and nearest neighbour methods and permits exploration of the parameter space while simultaneously following local misfit gradients. Our synthetic examples indicate that optimal estimates of reservoir pressure from P‐wave data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e reflections from the reservoir top. For S‐waves, time shifts from the top of the reservoir can be accurately inverted for pressure if the noise level is low. However, if noise contamination is significant, it is preferable to use S‐wave data (or combined shifts of all three modes) from reflectors beneath the reservoir. Joint wave type inversions demonstrate improvements over any single pure mode. Reservoir length can be estimated using the time shifts of any mode from the reservoir top or deeper reflectors. We als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ctual strain field and those corresponding to the best‐case inversion results obtained using P‐ and S‐wave data. Another series of tests addresses the inversion of the time shifts for the pressure drops in two‐compartment reservoirs, as well as for the associated strain field. Numerical testing shows that a potentially serious source of error in the inversion is a distortion in the strain‐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which govern the magnitude of stiffness changes. This feasibility study suggests which wave types and reflector locations may provide the most accurate estimates of reservoir parameters from compaction‐induced time shif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